“课比天大”的李小凡老师
杜染
李小凡老师是我在北大中文系求学时的授业恩师。当时李老师才30多岁,现在李老师已经离世两年了,但他的师恩永远铭记在我的内心深处,并激励着我向善向上,在事业上不断地努力,不断地攀登。
当年,李小凡老师教我们语法修辞课,主要讲词、词组、句子,语法和逻辑错误分析,修辞,以及句式、词语、标点符号使用等。
语法修辞课选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的《语法修辞》,是在校内铅印的最新修订本,书不厚,但内容很多,掌握起来不易,该门课程是基础课,虽说内容不免有些枯燥,但却是学习中文和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。
李老师在课堂上一丝不苟,认真讲课,一句废话和与课程无关的话都没有,每次都是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程的讲授中,一边讲,一边在黑板上写板书,我们听得也很认真,课堂纪律一直很好。这门课是必修课,每周的周一和周五上课,上课教师是三教101,上了一学期,80学时,我的成绩是85分,在我所学的科目里算是成绩较高的了。
我一直保留着在北大求学时所有课程的教材、笔记和作业,以及选修课和讲座的笔记。在我保留的作业本里,有李老师对我作业的详细修改和标示,当时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,李老师不是只给一个班上课,批改这么多学生的作业,那该是多么细致而繁重的工作啊!翻看当年的作业本可以看到,李老师曾经为我一学期的作业一共写过3个“好”,李老师的笔迹是一笔一划的楷书,就像他的做人一样,质朴正直,严谨认真。除了听课,我和李老师课下交流不多,交流中感觉他整个人可以用常用的“朴实无华”一词来形容,真诚实在、清澈澄明、沉静稳重,让人如沐春风。从同学那里得知,他还兼任中文系的党委副书记。
毕业后,我的工作忙忙碌碌,家庭负担很重,业余还在继续进修学习,加之学术兼职和业务创作,在人生的路上奋力前行,其间曾把拙著《杜染作品集》(全二册)寄给过李老师。与李老师联系不多,但也一直关注着李老师,以他为榜样,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,刻苦钻研,以期用自己的业绩向李老师汇报。我知道李老师授课和行政工作繁重,带硕士、带博士,还要给本科生上课,编著了《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》、《现代汉语专题教程》两部教材,尤其是每年暑假都要到偏远的地区去实地调查方言,一直坚持30年。2012年在带着学生调查方言时,病倒在高热高湿的湛江调查现场。他手术后,学校给他两年时间调养身体,但几个月后,他却拖着病身坚持为学生上课。2014年确诊为低分化腺癌,整个胃被切除后,他仍然坚持评阅学生作业、论文、参加第七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……当2014年11月《人民日报》记者采访他时,他说“课比天大”,“做人第一,学问第二”,他给记者写下这样一句话:“教师的第一职责是培养学生。对教师来说,课比天大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”这些话语代表了李老师对做人、对教育、对教师的认识,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。
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,李老师还参加自己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会。重病期间他提出“干干净净地来,干干净净地走。”临终前,他还嘱托亲属把他的眼角膜捐献,遗体用于医学研究,不开追悼会,不搞告别仪式,不下墓葬,不与活人争土地,他说:“这辈子没有遗憾。”他用一生的勤奋学习、尽职工作、教育英才和研究成果,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没有遗憾的句号。
传道授业、教书育人,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“质本洁来还洁去”。
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、对生与死的超然了悟、对人间的大道大爱……在一个师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。
“温良恭俭让,谦谦君子心。”这是学生们对李小凡老师的评价。
李老师是一名克已奉献、淡泊名利、敢于直言的党员干部,中文系主任陈跃红回忆说:“他在系里担任党政负责人期间,从不主动参加评奖、为自己的名利去争,他所获的奖项和称号大都是他卸任后大家推选上的。”李小凡老师被推荐获得第一届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“李大钊奖”,还荣获了北京大学共产党员标兵、“十佳教师”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。
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对学生具有精神感召力,这份感召力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。李老师是一名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的老师,忠诚于平凡而神圣的教师职责,把为师之道、为人之道做到了极致。中文系的同事感慨地说:“为了中文系的发展,李小凡老师任劳任怨,几十年来,不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服务岗位上,受到了多少委屈,还是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,他从来不给党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,总害怕给组织和他人添一点儿麻烦。”
2015年7月9日20点39分,李小凡老师离开了我们。在中文系当天发布的讣告中对李老师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评价,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,讣告的最后一段写到了李老师的遗愿:“根据李小凡老师的遗愿,丧事从简,不开追悼会,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。”李老师是不想给组织和他人添一点儿麻烦啊。
2015年12月2日,李小凡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,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千余名师生齐聚北京大学,共同追忆李小凡老师,他的感人事迹在大学校园乃至全社会被广为传颂。北大中文系党委书记金永兵说:“李小凡老师让我想起另一位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孟二冬,他们始终坚守着一位老师、一位知识分子应具有的责任、执着、勇气和道义,让我们思考:什么样的事业值得我们献身,什么样的人生值得我们向往和追求!”
2017年7月7日,北京李小凡公益基金会在北京大学设立“李小凡方言学奖”。他的精神和事业也在很好地传承、延续。
伟大出于平凡,李小凡老师身上强烈的共产党人的情怀、精神和人格魅力已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灵深处,激励着我不断前进。
李老师当年教授的课程知识已化作了我从业本领的重要组成部分,衷心感谢李老师的教导!
在此,用这篇浅陋的小文表达我对李老师的敬仰和缅怀,学习李老师的人格风范、敬业精神,用自己的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回报李老师的教育之恩!